我們不缺系統,缺的是”啟動它的理由”
❏ 引言
嘿,你上週過的好嗎?時序慢慢進入夏天,還在猶豫應不應該把厚棉被收起來換上薄被,然後好幾晚都被熱醒 🥵
最近追完 NFLX 上的一部動畫 “我獨自升級” (Solo Leveling),節奏明快戰鬥場景華麗,主角 Jinwoo 過關斬將一路通行讓我聯想到了 “一拳超人” 那種 unstoppable 的舒壓感。
仔細回味,劇中謎一般的 ”系統(System)” 一路引導主角 Jinwoo 練等升級,讓我在每一場戰鬥之後,對系統的反饋都引頸期待:這次主角會得到到多少經驗值?他會升級嗎?他又將獲得什麼新的技能?下一次他又會面對什麼等級的挑戰?升級是有盡頭的嗎?系統究竟是什麼?
這個系統只有主角能看見,戰鬥獲勝後取得的裝備穿戴上身之後也能隱形。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,Jinwoo 卻沒有引來相應的目光,低調到不行的 “獨自升級”。
.
📚 文章目錄
1. 劇情概述 (無雷)
2. The System
3. The Courage
4. Beyond Solo
🔍 工人智慧猜你也喜歡
請確認您已訂閱,以便每週都能收到新的文章,
並考慮與您認為可能會喜歡的朋友或同事分享 ...
❏ 劇情概述 (無雷)
《Solo Leveling》講述了主角 Jinwoo,一個低等級獵人 (劇中的設定等級由 E → S,主角一開始是 E rank),在一次致命的任務中意外獲得神秘的「系統」,這是一個類似遊戲介面的存在,能賦予他任務、獎勵和升級能力。
他與系統的關係從最初的困惑與依賴,逐漸演變為熟練運用其規則,通過完成高難度任務和挑戰來快速提升實力,一步一步成為強者,同時試圖揭開系統背後的秘密及其對世界的影響。
與系統獨特的互動不僅推動了他的成長,也讓他開始質疑系統的真正目的 …
.
❏ The System

If the system is spent on using me I'll just have to use the system
如果系統的目的是利用我,那我只能反過來利用這個系統 [1]
對系統的想像,在遊戲中最容易理解:主角從一開始的低等級,任何技能指數都很低,一路打怪練等升級,完成每日任務,提升技能指數,走進支線劇情,解鎖全新能力、得到新的裝備,慢慢朝終極 BOSS 走去。

小時候看七龍珠的時候很想要擁有一副 ”戰鬥力探測器”,倒不是想看對手戰鬥力有多高,而是想看自己有多弱,想確認是否努力真的能起作用 ~
《Solo Leveling》當中的系統更加智能了,除了自身等級和各種技能數值一覽無遺之外,還會給你每日任務 (Daily Quest),時不時跳出一些支線任務和獎勵通知,簡直《原子習慣》的具象化最佳實踐!
今天就算不是 Jinwoo,換作是任何一個路人有了這個系統的加持,也能持續升級變成超越 S 級獵人的存在吧 … (真的嗎?)
.
❏ The Courage
如果真的有個系統跳出來邀請你成為玩家,你敢按下「接受」嗎?
✔ 目標
一個明確的目標、不得不做的理由。
Jinwoo 有很明確的目標:拯救母親從溺睡症中醒過來。
如果只是為了變得更好、想證明自己,這種動機夠強大嗎?
我不確定自己是否擁有那種一想到就會硬撐下去的目標。
如果沒有非拚不可的理由,是不是連進場的勇氣都不會有?
.
✔ 絕望
一種退無可退、沒有選擇的前進。
如果沒有母親的病危,沒有「人類最弱兵器」這樣戲謔的稱號,Jinwoo 還會選擇接受那個危險的系統任務嗎?
如果現況一直都挺好的 (像是富二代”柳軫皓” XD),那是否意味著我從未真正給過自己一個變強的機會?
.
✔ 恐懼
Nothing to lose 的心態,持續的學習。
Jinwoo 一路都在未知的恐懼上前進,但都能帶著那份絕望,懷抱著那個目標,幽默地看待自己的處境,樂觀前行。
「這樣做會不會沒有結果?萬一白費力氣怎麼辦?會不會最後還是失敗?」
我們常常在開始之前,就被這些問號壓住了。
連「第一步」都踏不出去。
如果真的有個系統跳出來邀請你成為1,你敢按下「接受」嗎?
還是你會選擇關掉視窗,然後說服自己,那不是為我準備的世界?
.
❏ Beyond Solo
「目標」、「絕望」、「恐懼」三個造就 Jinwoo 如此強大獨自升級的設定,其實不就是每個達人的必經之路?
從一個初始目標的火種開始點燃,漸漸理解到自己現下的無能為力和差距 (絕望),開始想方設法提出各種行動方案去縮小這個差距,然後在這些行動方案中各種恐懼糾結,在克服恐懼後行動,然後在成功與失敗中反省 (回到另一個行動方案繼續嘗試) 與成長 (繼續前往克服下一級差距)。
目標也可能隨著行動與成長而有所改變,就像 Jinwoo 原本的目標從 利用系統升級成更高等級的獵人賺更多的錢 → 直接在系統裡蒐集製造生命之水的原料救治母親 → 希望弄清楚系統到底是什麼東西?(目標隨著行動輪廓慢慢變大)
初始目標不一定要多麼宏大,任何一個小小的想望都能透過獨自升級去完成,只要你擁有系統!
現在 AI 的能力難道比不上動畫中的系統嗎?「為目標設定階段性的里程碑、為達到里程碑所需具備的技能安排每日鍛鍊、為執行任務評估風險」,這些放在現代 AI 模型裡基本上都做得到,所以我們並不需要獨自升級,而是可以借助 AI 之力,拾階而上!
讓我們用 Grok (以 Grok 3 模型為例) 作為類似劇情當中的 System,為 “能夠在 public speaking 的場合侃侃而談“ 這個初始目標,制定一個「目標 → 絕望 → 恐懼 → 行動」的指導流程。
💬 User prompt:
我想成為一個自信的人,能夠在 public speaking 的場合侃侃而談,請你像是 Solo Leveling 一樣,給予這個目標 E ~ S 的等級,以及每個等級相應應該能做到的程度,並告訴我,我距離這個終極目標還差多遠,有多麼絕望
來看看模型如何展示出你與目標的差距:
🧠 Model Answer:
你距離S級還有多遠?有多絕望?
假設你目前是E級(公開演講的初學者,極度緊張,毫無經驗),我們來分析差距和「絕望程度」:
差距分析:
從E到D:需要克服初始恐懼,學習基本演講結構,練習在小場合發言。這一步主要靠勇氣和基礎練習,進展較快。
從D到C:需要更多實戰經驗,提升內容質量和肢體語言。這一步需要系統性學習(例如參加公開演講課程)和反覆練習。
從C到B:需要磨練舞臺表現力,學習如何與觀眾互動。這一步需要大量舞臺時間和反饋。
從B到A:需要精進個人風格,適應高壓環境。這一步需要專業指導和跨領域的學習(例如心理學、表演藝術)。
從A到S:需要突破個人極限,創造獨特的演講風格,並在全球舞臺上驗證影響力。這一步需要天賦、機遇和長期積累。
總時間估計:如果每週練習1-2次(包括課程、實戰和反饋),從E級到S級可能需要3-10年,具體取決於你的學習速度、天賦和資源。以下是一個大約的時間表:
E到D:3-6個月
D到C:6-12個月
C到B:1-2年
B到A:2-3年
A到S:3-5年(或更久,視機遇而定)
絕望程度:
好消息:公開演講是一項可學習的技能,不像《Solo Leveling》中的獵人等級有天賦限制。只要你願意投入時間和努力,任何人都能從E級進階到B級甚至A級。S級雖然難,但並非遙不可及。
壞消息:進階過程需要大量實踐和心理突破,尤其在早期(E到C),你可能會面臨多次失敗、尷尬或挫折感。公開演講的成長離不開「上臺」,這意味著你必須直面恐懼。
絕望指數:3/10。雖然路途漫長,但這條路有清晰的路徑和方法。只要你堅持練習,進步是必然的。真正「絕望」的只有那些從不開始的人。
甚至他還能幫你佈置里程碑:
🧠 Model Answer:
如何開始進階?
以下是從E級開始的具體建議,幫助你逐步成為S級演講者:
E到D:克服恐懼,奠定基礎
練習:每天練習1分鐘的自我介紹,錄音並回聽,改善語速和語氣。
實戰:在安全環境(例如家人、朋友面前)做短暫發言,逐步增加聽眾數量。
資源:閱讀《TED演講的秘密》(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)或觀看TED演講,模仿優秀演講者的語氣和結構。
心態:告訴自己「緊張是正常的」,把每一次發言當作實驗。
D到C:系統學習,提升自信
練習:參加公開演講課程(例如Toastmasters俱樂部),每週練習一篇3-5分鐘的演講。
實戰:在公司或學校的中小型場合發言,主動爭取機會。
資源:學習演講結構(例如「開場-故事-觀點-結尾」),觀看Chris Anderson的TED課程。
心態:專注於進步,而非完美。記錄每次演講的收穫。
C到B:磨練舞臺表現力
練習:錄製自己的演講,分析肢體語言和語調,模仿專業演講者的手勢和停頓。
實戰:參加公開演講比賽或行業會議,挑戰更大的舞臺。
資源:學習故事講述技巧(參考《故事的力量》),加入幽默和情感元素。
心態:把觀眾當作朋友,享受與他們的互動。
B到A:打造個人風格
練習:嘗試不同風格的演講(勵志、技術、幽默),找到最適合你的表達方式。
實戰:在高壓環境(例如直播或國際會議)演講,適應壓力。
資源:聘請專業演講教練,獲取個性化反饋。
心態:相信自己有獨特的價值,專注於影響觀眾。
A到S:成為傳奇
練習:挑戰即興演講,學習跨文化溝通技巧。
實戰:在全球舞臺(例如TED、國際峰會)發表演講,積累影響力。
資源:研究歷史上偉大的演講者(例如馬丁·路德·金、奧普拉),分析他們的技巧。
心態:把演講視為改變世界的工具,追求卓越。
接著請他佈置行動方案:
💬 User prompt:
我目前處於 E->D 的階段,請你幫我佈置每日任務 (Daily Quest),以及沒達成的相應懲罰
然後請他模擬任務失敗可能造成的悲慘後果,讓你對風險有所認識再做出決策:
💬 User prompt:
D 級的實戰行動是「在安全環境(例如家人、朋友面前)做短暫發言,逐步增加聽眾數量」,這樣的行動可能會有哪些最糟糕的後果,盡可能窮舉出所有你想像得到的悲劇狀況
.
我覺得,比起動畫當中那個系統完全沒給任何解釋就要主角做出抉擇,用 LLM 模型作為獨自升級的參考系統要來得人性的多 (參考這段完整的對話)。
我在 Notes 留下這樣的感悟:
如果您覺得我這周寫的文章有用,請「讚」或「分享」這篇文章。
幫助其他可能覺得這篇文章同樣有用的人免費看到它 🫶
❏ 結語
系統只為行動者服務
真正的障礙從來不是系統的缺乏,而是行動的缺席。
系統已經環繞在我們身邊,每個人都有機會獨自升級。但如果你不願踏出舒適圈,不願承擔那最小的風險,不願比他人先一步行動,那麼無論身邊有多少支援和工具,你依然會原地踏步。
升級不會等待猶豫者。當別人在旁觀察、思考利弊時,你已經從 E 級邁向 D 級;當他們終於決定起步,你已經見到 C 級的風景。
不需要再談論「AI 不會取代人類;但是會使用 AI 的人會」。2
這不是競爭,而是關乎誰真正理解了成長的本質:系統只為行動者服務。
舒適是最大的陷阱,猶豫是進步的天敵。即使有再多人陪伴,不行動的你永遠不會升級。
系統為何選擇 Jinwoo,只為他所見,也就沒有那麼耐人尋味了 ~
~
🦥 parting thoughts 🦥
Coffee chat:如果想和我聊聊,歡迎預約《非正式閒聊》。無論是技術創新、團隊管理,或是個人成長 方面的話題,期待透過輕鬆愉快的對話,與各位交流分享、互相學習 🥳。
🔖 參考資料
[1] Solo Leveling -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olo_Leveling